趁热打铁,当时的小松向杨小姐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些思维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成长?
心理学出身的杨小姐就这个问题如数家珍地和小松聊了起来,她说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性格影响因素时,提出了影响力最大的三种因素。
第一种因素是生物的本能和天性,这和遗传有关,我们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第二种因素是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家庭环境、我们在社会中接受的教育、所处的文化环境等等,都会影响性格。第三种因素就是我们的梦想、目标和信念。
第一种因素在我们出生时就被赋予,第二种因素在我们整个成长阶段,尤其是在成年之前,对一生的高度和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力。成年之后,我们的价值观、性格特征、思维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基础的框架。第三种因素,也正是我们在成年之后,根据我们的目标和追求,可以持续改善性格提升成就的力量。只是第三种因素往往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地走出舒适区(职场人心理状态有三个区域,见图1),去坚持成长和进化,才能获得。
图1职场人心理状态的三个区域
讲到这里,杨小姐认识到自己说的专业词汇有点她在公司有两个在背景和性格上比较相似的朋友,两人的家庭环境、学历和刚进入公司的工作状态都差不多。一年多过去了,其中一个朋友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逻辑能力,比另一个人甚至比其他学历和基础都不错的校招生,都要出色很多。
表现得比别人出色,是因为他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要多,就停下来举了一个例子:
杨小姐平时和这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得知:之所以他小松听得很受鼓励,不过还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只好先按耐住兴奋耐心地听下去。
杨小姐说那两个朋友,他们的背景类似,但各自成长的高度和方向完全不同,这很大程度上是第三种因素的影响。简单地从思维层面来说,一个人拥有的是成长型思维,另一个人拥有的是固化型思维。
为了解释不同的人获得不同成就的影响因素,斯坦似乎是要等小松消化一下刚才说的内容,杨小姐顿听到成长式思维有些触动的小松,适时地接过了话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提出了思维模式理论,即人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式思维模式,一种是僵固式思维模式。
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成长型思维的人会不断分析困难和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不断提升自己,直至拥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拿目前的能力来看待未能解决的问题,从退缩到放弃。
最近我刚回了老家,和几个发小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没上大学的高中同学都是几年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份工作之间的关联不大,每次都是重新开始,他们也不满意每次的工资和待遇,越不满意就越迅速地换工作,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老家的人情世故复杂,难以抵抗社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从社会环境和工作机会来说,也就更难以向自己提出成长型思维的要求。
杨小姐点点头,讲起了她领导和她讲过的一段话:在成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去对比他人,拿别人的成功、高度、地位来和自己对比,这很容易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和动力,甚至在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放弃努力。
因为你所处的位置越高,就越能看到那些处在你可能耗尽一生也难以达到的高度上的人。那些家境优渥、天资聪颖,毫不费力就能取得我们难以企及的成就的人,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点,但单纯的对比除了让我们变得更卑微之外,毫无意义。
有些人被打击到之后,转而和比自己平庸的人对比,这又是另外一个误区。
最合适的做法是以自我为参照,看看自己曾经的不足,去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向前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朝着目标,坚持行动,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简单来说:我们这一生,需要不断超越的,只有自己。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工作和生活的人,哪怕一时甚至一世都没有大富大贵,但仍旧可以活得富足快乐一些。小松听了这一大段话,过于庞大的信息量撑得他的脑袋有点涨,便站起身来在客厅里走了几圈。
杨小姐看着小松走来走去,有点头痛又有点迷茫的样子,感觉有点好笑。不过她遇到现在领导之前,也和小松一样,有着同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