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北漂多年,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有资产众多依旧拼尽全力的北京人,有30多岁拿着几千工资的老北漂,有海外归来意气风发的精英,有初入社会充满憧憬和渴望的毕业生,有从老家来北京打拼的劳务工人,也有很多北漂几年之后选择离开的朋友。
老松在7年前还是小松的时候,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种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特质,也在他们身上看到未来自己的影子。那时的小松刚来北京,脑子里充满了疑惑,也经常向身边的朋友问问题。生而为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这是小松刚毕业在一次闲聊时,向当时合租的室友杨小姐问的第一个问题。之所以向杨小姐请教,是因为小松很佩服这个不仅有心理学硕士学位,而且在公司的影响力比小松要大很多的合租室友。当时她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
·家庭背景和个人起点千差万别,拼搏了好多年,才刚刚赶上别人出发的脚步。
·快速奔跑的社会环境里,努力的人越努力越幸运,不拼命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
·有的人站到了风口上,赶上了好运气,抓住一个机会,从此一跃千里。
在她眼里,这些例子看起来有一些道理,但又不那么准确。杨小姐说,当时能够吸引小松的“底层逆袭”“衣锦还乡”的故事,只占了人群中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或者一直在寻求突破和成功的路上,或者不断追赶,或者不断掉队,或者跃迁到更高的层次,或者就此离开这座城市。
这次交谈之后,小松才从这些真实的例子中,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不稳定性越来越强的社会中,慢慢得到一些启发:
·每个优秀的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地方,但过多地和别人进行比较,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好转。
·我们可以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不过成就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起点,而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突破过去的自我。
也正是从这次交谈开始,小松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无论起点高低,如果想要实现更多曾在脑海中闪现的高光时刻,过更精彩的生活,就需要像生物书中讲述的那样,坚持进化。这也是刚来这座城市不久的小松,必须要走的路。